今年高考各个分数段的录取线和孩子们的考试成绩已经公布,家长和孩子们也已经完成了填写志愿和选择专业的过程。我当年是先填志愿后参加考试,对现在的制度感到很羡慕。不过我也比较幸运,我在1997年毕业时,大约只有80多万学生,容易找到工作;而如今每年有超过1000万名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了一个难题。那么,高考成绩和收入有关系吗?

  以前我们常说"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现在这种想法的人变少了。中国的富豪中,毕业于重点大学的人不多,普通大学毕业的人较多,甚至有很多人没有上过大学。在普通人看来,大部分人的收入和成就与所在大学的排名关系并不大。当然,大家普遍认为有一个好的背景比上一所好大学对就业和发展更有帮助。这种观点究竟是否合理呢?今天我将回答这个深思熟虑的问题:拼命争取进入名校,到底值不值得呢?

  李宏彬教授及其合作者在清华大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探讨了这个问题。其中一种方法是简单地比较名校和非名校学生毕业后的收入情况。根据2010年的毕业生数据显示,名校学生的平均收入比普通大学生高出26%。然而,这种差距主要可以通过学生高考分数展现的能力、所学专业、所在城市、个人特征和家庭背景(如性别、父母收入、父亲教育程度等)来解释。在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名校给毕业生额外增加的收入降至11%。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11%的额外收入完全可以通过英语成绩、担任学生领袖以及实习经验来解释。这告诉即将上大学的孩子们,要努力学好英语,多参与社交活动,多进行实习。


下载.jpg

  这项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女生在毕业后进入名牌大学的平均收入比进入普通大学的高出22%。此外,如果父亲受过良好的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提高8%的收入。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个主要缺点,即比较范围过于广泛。只有少数尖子生来自名校,他们可以提高平均收入水平,但这并不能归功于名校教育本身。为了凸显名校的价值,一种方法是仅比较录取分数线上下小范围的学生(例如在录取线上下20分的区间)在毕业时的收入。

  由于学生的分数接近,这些学生的能力差别不大。根据自愿填写或者城市偏好等原因,有些学生去了名校,有些则去了普通大学。通过对2010-2015年的毕业生进行分析,发现上名校可以平均提高30-35%的收入。综上所述,挤破头进名校仍然非常值得。虽然进名校不能保证成为马云马化腾,但是很大的可能性会过得比其他人好。然而,名校所带来的高收入并不代表毕业生更有机会进入社会认可的“精英阶层”,例如政府部门、国企、银行、获得大城市户口等等。但是,拥有一个好爸爸可以大大提高这种机会。这难道不令人惊讶吗?这难道不是意料之外的吗?

  然而,这种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实际上,一个录取线上下20分的区间已经相当大了,很难说处于这个区间的人的能力是相近的。如果只有一两分的差距才能被认为是合理的,之所以扩大了比较范围,是因为想要真正进入名校,分数必须要比录取线高出很多。

  想要进行合理的比较,最好的方式当然是让同一位学生同时在名校和普通大学就读,并在毕业后进行收入比较。然而,在中国的高考制度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过,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会提到在美国,有一种能够实现这个想法的变通比较方法。

  前文提到的只是毕业时的收入差距,但毕业5年或10年后的收入数据显示,“金榜题名”能否决定一个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通过超过一本分数线的高考成绩,未来的收入也会更高;而低于一本分数线的,无论分数高低,未来的收入都差不多。这听起来可能令人无奈,但实际上早已为大家所认知,现在由大数据证实了这个事实。

  中国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去国外学习,中国家长们都争当“虎爸虎妈”,为孩子提供学术和体育培训,其他亚洲家庭也是一样努力培养孩子,这使得周围的白人家庭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被超过,纷纷选择搬家。不过说实话,为了实现“美国梦”,白人父母同样不惜付出代价。现在私立大学每年的学费加生活费高达10万美元,但只需要简单查看一下数据,常春藤等名校的毕业生平均收入要明显高出普通大学生,这让父母无论如何辛苦都是值得的啊!

  然而,个人的收入水平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要准确区分名校的价值、个人能力以及家庭影响是一项特别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了弄清楚名校的真实价值,美国的两位教授StacyDale和AlanKrueger提出了一种新方法。他们收集了大量录取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他们本科录取时的情况,以及他们毕业和30多年后的个人信息。其中很多人的SAT分数是相同的,但因为各种原因,有的人进了名校,有的人只能去普通大学,还有的人同时被名校和普通大学录取,但选择放弃名校,可能是因为离家近或者学费较低,而选择去了普通大学。

  对于这三类人,毕业后30多年的收入进行对比,我们得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结论:对于样本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无论他们是上名校还是上普通大学,他们的收入、教育成就(例如获得更高学位)和家庭状况都没有区别。只有来自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族裔的孩子,才能从名校获得额外的好处。

  大白话意味着决定一个人未来收入和成就的是他本人的能力(或者父母的背景),而不是他是否被名校录取。不管他去了名牌大学还是普通学校,高考并不会决定他的命运。他们能够真正实现“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即使这个“金子”可能是由父母的功劳造成的。冷静思考后,我们会发现这个结果其实相当合理。中国很可能也是同样的情况,只是我们没有条件进行这样的比较研究。

  对于大多数能够进入名校的人来说,名校本身并不具备额外的经济价值。但为什么家长们仍然热衷于让孩子进名校呢?这个问题在美国已经广为人知,特别是对那些面临升学压力的家庭来说。


u=510393919,203748757&fm=30&app=106&f=JPEG.jpg

  佛州理工大学的葛苏勤教授与他的合作伙伴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对于男生来说,这所名校并没有额外的经济价值。家长们对此的热衷可能只是为了在社会上获得声望和非经济的价值,并进入名流圈子。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可能性。比如,家长们可能高估了孩子的能力,低估了SAT分数在招生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孩子在普通大学和名校之间可能存在的收入差距。另外,现在的美国名校在收入方面可能相对于过去有了较大的变化。

  然而,女生与男生相比就有一些不同。女生进入高于全美平均分的学校后,她们读研究生的可能性将增加5个百分点,收入也会增加14个百分点,但相应的结婚率会下降4个百分点。一旦结婚,女生与拥有更高学历(和收入)的丈夫在一起的概率比普通女性高出8个百分点。这一发现在中国也有相似情况,中国女生在名校毕业后的平均收入要比普通大学生高出22%。

  从美国一流大学毕业的女性精英通常工作时间更长、推迟结婚和生育,所以她们获得更高的收入并不奇怪。至于是否值得,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她们是自愿做出这些选择的,或者受到社会流行观念的影响。

  简而言之,孩子的能力除了个人努力外,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父母应该认识到,真正不能输在起跑线的不是孩子们,而是父母自己!

  肯定有人对国内和国外名校在创造价值方面的差异感兴趣,简单地比较毕业平均收入或职业发展并不能全面科学地评估。现如今,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同时被国内外名校录取的学生,但最终只选择了其中一所学校,待他们毕业后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比较了。期待有兴趣的读者能完成这样的研究,并与大家分享。